人民網(wǎng)健康·生活

“地圖舌”是怎么回事?

王紅蕊

2020年07月10日08:28 來源:人民網(wǎng)-人民日報海外版

中醫(yī)看病有四診:望、聞、問、切。望為首位。望診中看舌苔、舌質(zhì)、舌色又是重中之重。舌頭通過經(jīng)絡(luò)直接或間接地與五臟六腑相連。心開竅于舌,“舌為心之苗”。心經(jīng)的經(jīng)筋和別絡(luò),均上系于舌,察舌可以測知心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。舌中對應脾胃,都反映中焦脾胃的病變。舌根部對應腎,反映下焦的病變。舌的兩邊對應肝膽,反應肝膽的病變。由上述可見,五臟皆系根于心,通過經(jīng)絡(luò),手足陰陽脈氣亦通于舌,正如清代傅耐寒在《舌胎統(tǒng)志》序中論述:“蓋舌為五臟六腑之總使,如心之開竅為舌,胃咽上接于舌,脾脈挾舌本,心脈系于舌根,脾絡(luò)系于舌旁,腎肝之絡(luò)脈,亦上系于舌本。夫心為神明之府,五臟之主;胃為水谷之海,六府之源;脾主中州,四臟賴心灌溉。是以臟府有病,必變見于舌上也,故舌辨臟腑之虛實寒熱,猶氣口之辨表里陰陽!

舌象中的所謂“地圖舌”,中醫(yī)稱為“花剝苔”!暗貓D舌”顧名思義,就是舌面上的舌苔出現(xiàn)了不均勻的剝脫,好像地圖樣的舌苔。舌為脾之外候,苔為胃氣所上,故“地圖舌”多與機體的脾胃功能關(guān)系密切,又因小兒具有“脾常不足”的生理特點,故“地圖舌”多見于小兒。此種情況有生下來就出現(xiàn)的,也有后期形成的。當孩子家長看到小孩舌頭上有幾個圓形或橢圓形的紅斑區(qū),周圍還有一圈白色的隆起邊緣,曲折蜿蜒、形狀相當不規(guī)則時,心里會有特別大的問號,這到底是什么東西?對小孩子有沒有危害?現(xiàn)代醫(yī)學把這種問題歸屬于口腔疾病,稱為良性游走性舌炎,認為與兒童消化不良、腸道寄生蟲、維生素B族缺乏有關(guān)。很多細心的家長會發(fā)現(xiàn)孩子在感冒、消化不良的時候容易出現(xiàn)“地圖舌”。而胃腸功能恢復后“地圖舌”又神奇地消失了。

從中醫(yī)的角度來看,“地圖舌”主要說明脾胃功能失調(diào)。這種情況主要是后天失養(yǎng),常常是家長給孩子吃了生冷、油炸、甜膩的食物或者饑飽失衡導致脾失健運,胃失和降。舌苔的顏色、厚薄可以反映邪氣的盛衰和病情的輕重,而舌苔的有無則反映胃氣的盛衰。脾胃為后天之本,因此舌苔的有無也就反映了人體正氣的情況。小兒舌苔上出現(xiàn)剝脫,說明小兒的脾胃之氣衰弱,正氣不足!暗貓D舌”出現(xiàn),一般無大的痛苦,但常伴有納食不好,面黃肌瘦,盜汗夜驚,便溏或便秘,易感冒等癥狀。

那么,小孩出現(xiàn)“地圖舌”后中醫(yī)辨癥分型有哪些?又如何治療呢?中醫(yī)一般將其分為脾胃氣虛型和氣陰兩虧型。脾胃氣虛主要癥狀可見:脾氣虛弱,胃氣不足,無以上熏生苔,故舌苔花剝,脾胃之氣稍充則剝苔消失,脾胃之氣一虛則剝苔又現(xiàn)。脾虛運化失職、神疲納呆,大便時稀。氣虛衛(wèi)外不固,動則自汗。腠理稀疏,外邪乘虛襲表,故易傷風感冒。舌質(zhì)淡,脈細軟,均為脾胃氣虛的表現(xiàn)。治療選擇補中益氣湯加減。本方為調(diào)補脾胃、益氣升陽的要方。方中黃芪補中益氣、升陽固表,人參大補元氣,白術(shù)健脾燥濕,陳皮行氣醒脾,當歸養(yǎng)血調(diào)營,柴胡、升麻升陽舉陷,甘草調(diào)和諸藥。氣陰兩虧型主要癥狀可見:氣虛則神疲乏力,脈細。治療選擇生脈散加減。本方為益氣補脾、斂陰生津的要方。方中僅三味藥,人參大補元氣,麥冬養(yǎng)陰生津、清熱除煩,五味子固澀止汗、寧心安神。

在服用中藥的同時,應該注意飲食起居。每天都要有足夠的水分和蔬菜水果攝入。多吃一些含蛋白質(zhì)較高的食物,如魚肉、雞蛋、牛奶等。鋅含量高的食物對于“地圖舌”的好轉(zhuǎn)亦有很好的幫助。  

(作者系北京朝陽中醫(yī)醫(yī)院副主任醫(yī)師)

(責編:李軼群、許曉華)


相關(guān)新聞


介休市| 平湖市| 包头市| 怀化市| 巴南区| 昌都县| 九江县| 高台县| 琼中| 四子王旗| 阿坝| 中西区| 齐河县| 巴林右旗| 临海市| 宜丰县| 大竹县| 吉木萨尔县| 响水县| 新郑市| 宁化县| 乌拉特前旗| 大城县| 彰化市| 南澳县| 平顶山市| 封丘县| 芮城县| 宁远县| 江城| 鄄城县| 富平县| 泰兴市| 诏安县| 九台市| 太保市| 东至县| 夏津县| 兴宁市| 博白县|